【12.13国家公祭日简介】“12·13国家公祭日”是中国为了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而设立的纪念日。这一节日不仅承载着对历史的深刻反思,也体现了国家对和平与正义的坚定追求。通过公祭活动,人们铭记历史、珍惜当下、展望未来。
一、简要总结
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,旨在缅怀在1937年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期间遇害的30多万中国同胞。该纪念日于2014年正式设立,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纪念活动。公祭日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,更是对和平的呼唤,强调维护历史真相、反对战争与暴力的重要性。
二、关键信息表格
| 项目 | 内容 |
| 日期 | 12月13日 |
| 设立时间 | 2014年 |
| 背景 | 南京大屠杀(1937年) |
| 遇难人数 | 约30万同胞遇难 |
| 设立目的 | 缅怀遇难者、铭记历史、弘扬和平精神 |
| 主要活动 | 国家公祭仪式、默哀、展览、教育宣传等 |
| 意义 | 反思历史、维护和平、增强民族责任感 |
| 相关法律 |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祭日》 |
三、结语
“12·13国家公祭日”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,更是对未来的警示。它提醒我们,和平来之不易,应当倍加珍惜。通过纪念活动,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那段沉重的历史,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历史责任感,共同推动社会向更加文明、和谐的方向发展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