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叶落归根的上一句是什么】“叶落归根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比喻人最终回到自己的故乡或本源。然而,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“叶落归根”其实是有上一句的,这句古语出自古代诗词,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下面我们将通过和表格的形式,为大家详细解析“叶落归根”的上一句是什么,并提供相关背景信息。
一、
“叶落归根”这一成语的完整出处是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曲江二首》中的诗句:“细草微风岸,危樯独夜舟。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。名岂文章著,官应老病休。飘飘何所似,天地一沙鸥。”但此诗中并未出现“叶落归根”。
实际上,“叶落归根”最早见于宋代文人陆游的《秋思》:“利欲驱人万火牛,江湖浪迹一沙鸥。日长似岁闲方觉,事大如天醉亦休。心在天山,身老沧洲。此身虽在,怎堪回首?”同样没有直接使用该词。
真正完整的“叶落归根”语句,来源于元代杂剧《汉宫秋》中的台词:“落叶满长安,孤鸿远影,飘零万里,终归故土。”而“叶落归根”的完整表达则为“落叶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,出自清代龚自珍的《己亥杂诗》第5首。
不过,从严格意义上讲,“叶落归根”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诗句,而是后人根据诗意提炼出的成语。因此,它的上一句并非固定,但在某些语境下,人们会引用“落叶不是无情物”作为其前一句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 
| 成语名称 | 叶落归根 | 
| 出处 | 常用于民间俗语及文学作品,非单一来源 | 
| 上一句(常见说法) | “落叶不是无情物”(出自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) | 
| 作者 | 龚自珍(清代) | 
| 原诗内容 | 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” | 
| 成语含义 | 比喻人或事物最终回归本源或故乡 | 
| 文化意义 | 表达对故乡、亲情、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| 
三、结语
“叶落归根”虽然看似简单,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。了解它的上一句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情感与哲理。无论是从诗歌还是日常用语来看,它都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回归。
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来历与含义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